從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產業鏈全景解構看
工程機械是裝備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基建投資不斷增長的刺激,工程機械需求量大幅增長,同時也推動著我國優秀的工程器械制造企業不斷向國際化、規模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工程機械制造大國。
工程機械行業具有設備產品多樣、生產過程離散、供應鏈復雜的行業特征,面臨設備價值增值水平不高、供應鏈資源調配效率低下、金融生態不完善等行業痛點,急需加快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字化轉型步伐,全面提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遠程運維、客戶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水平。
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蓬勃發展過后,市場將出現進入激烈競爭的存量時代
工程機械行業隨著數字化浪潮所產生的轉型趨勢衍生出了更豐富的平臺應用場景以及更細致的業務落地解決方案,這與當前存量市場的現狀相關,也受整體行業態勢影響。
根據Off-Highway Research預測,2021-2023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將出現周期性下滑,但預計不會像2012-2016年下滑的那么嚴重.因此,根據歷史數據,前瞻預測7379億元左右。盡管保持增長將付出很大的努力,但過去幾年來國內企業蓬勃成長的事實仍不能被忽略。
全球層面
中國工程機械制造銷售額占比逐年攀升
從2019年末開始,全球工程機械市場就從此次周期最高點步入下行階段,歐美日系成熟市場需求波動;與此同時,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隨著產業持續升級轉型,高端市場連續拓展,創新能力強化,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深度普及和應用等,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保持了強勁的成長勢頭,運營質量進一步提升。
國內市場
雖受疫情影響,但行業整體欣欣向榮
2020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總營收將突破7000億元。2019年,工程機械行業在歷經五年之久的發展低潮后,迎來了穩定發展期,而當下,面對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局面,工程機械行業借助穩定向好的宏觀經濟和持續穩定的固定資產投資,行業轉型升級的成果進一步顯現,在市場二手設備加快更新、大氣污染防治環保政策對市場產生的積極作用、“一帶一路”建設拉動出口增長,以及建設施工領域新技術新工法的推廣應用等眾多因素疊加影響下,工程機械市場再現高速增長。
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行業統計數據,2020年1-12月,共銷售挖掘機327605臺,同比增長39%;其中國內292864臺,同比增長40.1%;出口34741臺,同比增長30.5%。2020年1-12月,共銷售各類裝載機131176臺,同比增長6.12%。總銷售量中國內市場銷量106572臺,同比增長8.63%;出口銷量24604臺,同比下降3.55%。
根據企查貓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工程機械制造行業在業新成立在業企業數為119.6萬家,較2019年全年的106.3萬元同比上升12.51%。
國內機械市場競爭行業集中度居高不下,模式與產品轉型走向風口
從市場結構來看,挖掘機、起重機、壓路機以及推土機這四個工程常用器械占據了我國工程器械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份額,其中,挖掘機為工程機械中的明星產品,占據市場絕對主流地位,2019年銷量占比為57.84%;其次為裝載機,占比30.34%。
市場的激烈競爭,市場需求對于全流程和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需求,促使工程機械行業主要呈現出的四個演化趨勢:
設備維護按需化
傳統以預防為主的定期維修無法有效處理潛在或突發的異常故障,也會產生諸多不必要的拆卸和安裝,造成過高的設備維護維修費用和額外的磨合損耗,甚至導致新的故障。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線采集設備性能、狀態參數等數據信息,經過一系列的統計算法和分析,可以及時發現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健康狀態和存在的問題,按需求進行設備維護,節省人力物力,保障設備運行效率。
備件管理精益化
傳統的倉儲模式能夠緩解一定的備件需求壓力,但是相應的產生了包括存儲空間、物流調配、流轉資金等高昂的倉儲成本,還需要進行備件管理,耗費人力物力。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供應鏈管理,能夠提高備件流通效率,快速響應生產和維修需求,即時調配、按需調配、智能調配,從而提高了生產和維修效率,節省現金流。
產融結合在線化
由于工程機械設備單價高、行業金融體系不完善等原因,下游中小企業往往存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嚴重制約了行業生態的發展。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設備連接、數據采集、統計分析能力,可以實現制造設備運行過程透明化,有利于金融機構做出實時評估,控制金融風險,在線提供快速融資、貸款服務。
解決方案服務化
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技術、產能、效率近幾年獲得了飛速的發展,為應對越發緊縮的市場環境,響應用戶端需求的升級變化,工程機械行業正呈現出制造業服務化趨勢,即以產品制造商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從單純的生產加工向提供設備運營維護、支撐業務管理決策、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等服務環節延伸,增加產品附加價值,塑造企業綜合優勢。
行業主流對策與模式更新的前景展望
針對白熱化的競爭和供大于求的市場現狀,歷經10多年高速增長的工程機械巨頭們營收、利潤紛紛下滑。簡單的設計和生產產品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競爭需求,企業需要根據市場與客戶個性化做到快速響應,全新的行業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條:
行業特點
1)工程機械產品層次越來越復雜、結構龐大、產品呈現系列化,屬于多品種、小批量、典型離散制造。
2)生產經常需要進行預測性生產和按照客戶訂單設計生產并存,緊急插單經常發生。
3)采購周期拉長,整機裝配時間和交付周期難以保證。
4)工程設計迭代迅速,產品設計工藝版本多,方案修改壓力大。
5)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亟需實現全面的質量追溯管理。
更多的工程機械開始采用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應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ALM)、供應鏈管理 (SCM) 和服務生命周期管理 (SLM) 等系統的綜合方案布局新時代的市場環境,從而實現匯集、分析和部署產品信息,以推動企業成功所依賴的戰略和動態決策過程,進而實現過程轉型。
新的市場周期內,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面對宏觀市場調整,內部發展驅動力與發展模式切換的雙重挑戰,經營思路的轉換已經必由之路。能夠完成轉型,直面挑戰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在面對未來一帶一路戰略、鄉村振興與區域開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打造等機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高鐵、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下,將擁有更靈活的服務方案,從而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來源:第一工程機械網